1m学会温馨提醒:
我们需要一双慧眼,
穿过加薪路上的“迷雾”,
看清薪酬设计的底层逻辑!
01
薪资是靠谈
出来的吗?
这个认知,可能是很多人的共识。尤其是对应届毕业生来说,效果似乎很明显。
举个例子。
大学毕业生新新和货货,应聘同一家公司的相同职位。
最终,货货薪资4000,新新薪资5000。
看完上面这个例子,你可能会扼腕叹息:我以为应届毕业生没什么工作经验,就没谈薪资的资本。如果你只是看到了这一点,是远远不够的。透过谈薪资的表象,我们更应该关注的点是:
http://weixin.qq.com/r/CChAWFDEmQ3mrRQ7930a (二维码自动识别)
在上述例子中,我们看到第二位职员新新对自己的能力及岗位的待遇,有着较明确的认知。她知道岗位的所需技能,自己目前的技能水平;也调查对比了同等行业岗位的薪资情况。这就是她敢要更高薪资的底气。
为什么这个薪资要求能被满足呢?对于HR来说,每个职位的待遇都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,而是一个范围区间;对应求职者的学历、经验和能力,有一定的浮动空间。求职者的薪资要求在公司预算范围内,且符合相应的能力要求,便是可以考虑的。
通过以上例子的说明,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个道理:
http://weixin.qq.com/r/CChAWFDEmQ3mrRQ7930a (二维码自动识别)
02
工作量增加的时候,
是不是就要提加薪了?
这种心态,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:
这个想法在老板那里行得通吗?
NO! 加薪和工作量没有必然的关系,而是和员工的市场价值密切相关!所以,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:
http://weixin.qq.com/r/CChAWFDEmQ3mrRQ7930a (二维码自动识别)
首先,员工的价值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。产品研发阶段,研发人员的价值相对突出;产品宣传阶段,营销人员的价值更重要;产品成熟期,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的价值,均有所降低。
其次,员工的价值和职级直接相关。每个公司都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,建立以职位或等级区分的薪酬等级的数量。比如:专员级别的工资不会高于经理级别的工资,经理级别的工资不会高于总监的工资。
再次,同一薪酬等级内部有一定薪酬变动范围。前面说过,这个范围和职者的学历、经验和能力是对应的,我们也可以用三个带来说明:学习带、能力带、成熟带。
学习带
薪酬范围中较低的部分,员工刚晋升或调整到新岗位,尚未能发挥岗位的全部价值,需要更多的学习才能完全胜任;
能力带
薪酬范围中间的部分,需要精通所有必要的职能,具备所需的技能和知识,创造额外价值,产生比较好的绩效;
成熟带
薪酬范围较高的部分,具有竞争性优势及可增加贡献的额外知识,工作表现超过预期,具有领导和指导他人的能力。
通过上面的说明,相信大家已经明白:
http://weixin.qq.com/r/CChAWFDEmQ3mrRQ7930a (二维码自动识别)
0
3
是什么左右着你的加薪幅度?
工作了一段时间,货货的表现受到了上级的肯定,给予了加薪的奖励。可此时的货货看起来,并没有那么的开心……
不少朋友都有过类似的困惑:加薪的时候,我们总想着多多益善。可是,也不是漫天加价。试想,一个小杯子怎么可能装下一整块蛋糕?
http://weixin.qq.com/r/CChAWFDEmQ3mrRQ7930a (二维码自动识别)
关于公司的盈利基数影响,举一个典型的例子:
公司A是创业建筑团队,盈利基本没有,目前预算紧巴巴。针对基本无盈利的创业公司而言,薪水一般不高,加薪幅度=行业平均薪资-现在薪资。如果加薪已经到了最高瓶颈,建议你换一家公司而不是选择涨薪;
公司B是快速成长的公司,而且马上就要上市。相对而言,此时的公司内部竞争较激烈,如果你有较强的能力,那么薪水的涨幅会和公司的盈利涨幅成正比,而你的当务之急就是保持快速学习的能力。
行业平均薪资,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个道理。此处,我们为大家普及一个重要的概念:市场对标。
市场对标:是指企业在进行公司薪酬结构设计时,对市场薪酬水平进行调查,作为一个标杆参考基准,从而更合理地设计本企业的薪酬体系。
一个重要的问题:市场对标的调研渠道有哪些呢?
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:
1)公开的渠道。如招聘网站上同级别公司同等岗位的薪酬范围;
2)专业公司组织的调研。指一些调研机构免费发出的调研报告等,如怡安翰威特、美世、太和、中智、51job等等;
3)特制调研。自己指定要对标的公司、岗位,交给专业公司去定向进行调研;
4)招聘或从猎头公司获取数据。
关于绩效基数。常见的是“优、良、中、差”等四个等级,不同的绩效等级,对加薪幅度也有着直接影响。道理容易理解,此处就不做详细解释了。
以上是本次为大家分享的文章。
如果您有疑问或者建议,
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互动。